研究成果

“中国人权评论译丛”推介——《平等法》(第二版)

【按语】2012年,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创办集刊《中国人权评论》,致力于荟萃各家观点与思想,打造人权研究学术平台,至今已连续出版12辑。历经前辈学人之累积,我国西学翻译已蔚为大观,成绩斐然。最近几年,随着我国人权事业的飞速发展,人权类译著亦渐趋增多,但总体而言数量仍然偏少。基于此,我院自2017年开始,筹划推出“中国人权评论译丛”,意在向国内引介国外优秀的人权研究成果。2020年,“中国人权评论译丛”正式问世,首批推出两本译著:《平等法》(第二版)和《人权标准:霸权 法律和政治》。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在此全球危机之背景下,国际社会人权问题凸显。“中国人权评论译丛”于此间问世,可谓恰逢其时。我们希望这套译丛,一方面能够发挥一定的学术引领作用,另一方面能够助力人文价值关怀,以期更多的人关注和思考人类整体的生存状况、处境和共同命运。


“中国人权评论译丛”序


       “人权是一个伟大的名词。”这种伟大,在于人权终于穿透理想与现实、传统与变革、道德与法律的迷离,使人的价值和尊严以权利的样式彰显出来。


         人权成为这个时代普遍接受的概念和全球性话语,既是对“人的存在”及其张力的追问,亦是对差异性和争端所引灾难的反思。人权观念自古典甚或更早时期的滥觞,历经中世纪人学理论在神学人格中的遮蔽,启蒙时代对人(man)的永恒权利的宣告,及至价值主义的消解,历史唯物主义、实证主义、存在主义等人权多元化理论源脉的开启,两次世界大战中虚无主义的蔓延……有血有肉的历史常常通过经典作家的文本而呈现。


        人权研究在不同的文明中接榫和扩展,其或建构于意志内容的深刻检省,或诉诸于理想类型的清晰建构,或求助于对既有经验的反复权衡。哲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者们从此在中汲取,延续着理论渊源中的谱系,厚植人权的学理基础。


        今日中国对人权之理解,已在批判地借鉴西方人权理念的基础上,包容并扩充了其原初语义,然仍需面对文化相对主义、道德多元主义等立场上的人权意见。欲形成人权的跨文明正当性根基或概念之下的更大共识,增进世界的交流互鉴,需扩展和充实人权的话语空间。


        2012年,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创办《中国人权评论》,展示中国学人对人权理论与实践的独特理解,以及对世界人权发展所作出的评价,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年来,国际人权学界从经验角度来研究和呈现人权的作品逐渐增多,以一种远离意识形态角力的叙事来表达人权,这或许有助于更真切地认识人权样态。鉴于此,我们推出“中国人权评论译丛”,希望能向国内同仁引介这些内容。


        翻译是一场跨越文化的交流。翻译之事,须有中西文法之背景,须有训诂和考据之根基,更须有对作者的“定在”和“意欲”之深度洞察,以孜孜以求的姿态避免悖谬并达致“直观”。身临其境和驻足远眺终归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唯有始终立足文化本根,明确心向,从人世的终极目标,思索世界诸族裔中的优秀文化,以探求“传统和现代”“东方和西方”主体间行为之理解、矛盾之消解、共识之形成。


      尚书云:亲仁善邻,国之宝也;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唯愿通过译学学人拳拳之心,戮力同心,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之人类命运的理论超越贡献绵薄之力。



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执行院长

《平等法》(第二版)
[美]鲍勃•赫普尔 著
李满奎  译
法律出版社,2020

I 内容简介


      本书的目的是帮助人们了解英国2010年《平等法》制定的社会背景。平等法是一个具有重要社会意义且在智识上颇具挑战的话题。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试图用法律作为改变社会固有态度、行为和机制的一种方式,以便能够实现平等这一基本人权。这一话题之所以具有挑战性,是因为它涉及对全新法律关系和程序的构建和演绎。理解法律的这些观念和技术结构非常重要,只有理解它们,才能理解法律的社会重要性,并在追求平等权利的过程中加以利用。我们不能只关心法律和程序的一些核心要素。平等法也不是在法庭上由律师或者在大学里由哲学家和法学理论家把玩的智力游戏。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形成,并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了解平等法所赖以存在的社会背景和价值。


      在本书第1版面世后的4年时间里,由于自2010年以来形成的保守党-自由民主党联合政府对英国《平等法》所作出的改变,包括对平等与人权委员会权力的削减,对英国2010年《平等法》的若干规定通过政府规章的方式进行解释等,使本书的第2版变得必要。

II  作者简介


       鲍勃•赫普尔 (Bob Hepple)

[美]鲍勃•赫普尔(Bob Hepple)勋爵,剑桥大学荣誉退休法学教授,曾任剑桥大学卡莱尔学院院长、兼任劳动法学会(Industrial Law Society)荣誉会长,平权信托(Equal Rights Trust)荣誉理事长,在侵权责任法、行政法、劳动法、反歧视法等领域著述颇丰。由其牵头起草的《剑桥评估报告》对英国2010年《平等法》的出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该法的主要设计者。2013年被国际劳动法研究联盟会议授予终身成就奖,2014年被南非政府授予卢图利勋章(金奖)。


III 译者简介


    李满奎,河南漯河人,法学博士,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已出版译著《职场生态的新观念:职场欺凌的法律规制》(2014)。


IIII  目录


案例目录


立法目录


第一章 平等法的目的


第二章 受保护的特征


第三章 被禁止的行为


第四章 平等的领域I:劳动就业


第五章 平等的领域II:服务、建筑设施及其他


第六章 平等的提升


第七章 法律的实施


第八章 余论:立法后评估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


IIII  译后记


      我对平等与非歧视问题的理解,很长一段时间仅限于手头几本教科书的论述,没有进行过深入的思考和研究,以至于每学期在本科生的“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课”上讲及平等就业内容时,常感捉襟见肘、力不从心。一个偶然的机会,时任加拿大渥太华大学人权教育与研究中心主任拉玛什教授(Lucie Lamarche)邀请我参加西班牙奥尼亚特国际法社会学研究所于2013年6月举办的“女性获得社会保障和社会保护的权利”(Women’s Rights to Social Security and Social Protection)研讨会。这次研讨会有来自10余个国家的20余名学者参加,围绕性别平等与社会保障问题进行了两天的高强度讨论,极大地加深了我对平等问题的理解。在这次研讨会上,我结识了牛津大学的桑德拉•弗莱德曼教授(Sandra Fredman),她是英国知名的平等法、劳动法研究专家,她提出的平等的四个维度(变革性维度、认可维度、再分配维度和参与维度),令人颇受启发。会后,她还将研究成果发给我,并对我的论文提出完善建议,令人感动。在对论文进行修改的过程中,我吸收了弗莱德曼教授的建议,试图从前述四个维度来检视社会保障问题,获得了不一样的视角。修改后的论文被收录于与研讨会主题同名的论文集中,这也算是自己对平等问题进行深入理解的初步尝试。


      2013年9月,我参加了中国政法大学在吉林举办的“高校教师平等与反歧视培训研讨会”,接受了平等与反歧视问题的知识培训,也加深了对中国平等问题的理解和认识。随后,受中国政法大学刘小楠教授的邀请断断续续参加过几届“反歧视年会”,有幸聆听很多平等法研究的前辈们的高见,更难得的是,有机会了解残障歧视、性取向歧视的现状,使我受益匪浅。我在其中一次年会上提交的论文后来发表在《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的“妇女与性别研究”专栏。此外,2014年,出于对职业健康安全的关注,我翻译了美国《比较劳动法律与政策》期刊刊发的一组有关8个国家的反职场欺凌立法规制的文章,由此形成的《职场生态的新观念:职场欺凌的法律规制》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这一译著中涉及对有些国家如澳大利亚、美国有关平等立法的介绍,部分程度上也拓展了对平等问题的理解。


      2014年的译著出版后,我就一直在物色下一本翻译的著作。为了进一步加深自己对国外平等法理论的理解,我有两本书备选:一本是弗莱德曼教授的《反歧视法》(Discrimination Law),另一本是剑桥大学鲍勃•赫普尔教授(Bob Hepple)的《平等法》(Equality: A Legal Framework)。这两本书均是在英国2010年《平等法》出台后出版的有关平等法的专著。前者偏重理论,后者偏重对立法的解读和评估,对于理解英国乃至欧盟的平等法理论均颇有裨益。在通过法律出版社联系弗莱德曼教授的著作翻译授权时,我被告知,该书的中文翻译授权已经花落他家;随即又通过法律出版社联系赫普尔教授著作的翻译授权,并如愿获得了授权。


     赫普尔教授是英国剑桥大学荣誉退休教授,著作等身,在劳动法、平等法、侵权法以及法律教育等领域均有深入研究。由他牵头对英国平等法律框架存在的弊端和缺陷进行研究,由此形成的《剑桥评估报告》,对完善英国平等法律框架提出诸多完善建议,以这一评估报告为基础形成的法律草案几经波折,最后在英国议会得以通过,即英国2010年《平等法》。因此,称赫普尔教授为英国《平等法》的设计师并不为过。该法通过后,赫普尔教授旋即就这一法律出台的历史背景以及立法的内容进行评估分析,形成了本书的第1版;在《平等法》通过后,联合政府对平等与人权委员会权力的削减,以及对劳动关系裁判庭程序受理费用的引入,对《平等法》的执行以及救济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使对本书第1版的修订成为必要。在这一背景下,赫普尔教授于2014年推出了本书第2版,增加了立法后评估的内容。需要提醒的是,英国包括《平等法》在内的法律变动频繁,建议在阅读本书时结合英国的最新立法,以确保相关信息的准确无误。


     本书的翻译断断续续花费了1年左右的时间,实际上也只有寒暑假才有时间集中进行翻译。因是兴趣所致,所以也谈不上辛苦。在此,感谢法律出版社法治与经济分社沈小英社长对本书出版的大力支持。感谢法律出版社陈妮编辑协调翻译授权事宜,感谢单洁编辑细致的编校工作,反反复复提出了很多建设性修改建议,对她们的专业和敬业精神表示钦佩。感谢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院长付子堂教授、执行院长张永和教授欣然同意将译著纳入“中国人权评论译丛”系列丛书,感谢人权研究院科研管理部周力部长为出版工作作出的协调努力。在翻译过程中,就部分术语的翻译我请教了武汉大学法学院张万洪教授和西南政法大学-英国考文垂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范小强先生(John Fowler),他们给予了我很专业的建议,特此致谢。此外,还要感谢我指导的硕士研究生黄菲、李富成、罗雨琪、罗铭铭,他们认真地校对了译著的初稿,并协助我完成了立法目录、案例目录、索引目录的输入和校对工作。


      在我写下这篇文字时,正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肆虐、举国上下齐心抗疫的阶段,近半个月未踏出房门半步,其间不断地刷新新闻网站,迫切地希望看到“拐点”已至的好消息;希望在战“疫”取得胜利后,能够重新审视我国与平等相关的法律制度,确保无论是在平时还是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人人都能平等地得到法律的保护。也希望本书的翻译出版能够为我国平等法律制度的完善提供一点微不足道的信息参考。


李满奎

二〇二〇年二月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