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树坤 ,女,汉族,1974年10月生,黑龙江五常人,法学博士,现任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人权法学》副主编,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中国法理学研究会理事,中国人权研究会理事。曾在剑桥大学、康奈尔大学访学。学术兴趣集中于法理学、人权法学。迄今出版专著3部,译著1部,在《法制与社会发展》《华东政法大学学报》《现代法学》《南京社会科学》《思想战线》《山东大学学报》《学习与探索》《求是学刊》等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主持国家社科重大项目1项,多项国家、省部级课题。多次参加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届会、边会;深度参与《国家人权行动计划》等多个国家文件的起草、评估工作;深度参与筹办中欧人权研讨会等国际人权会议;进行资政研究、撰写智库专报;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演讲。
通信地址:西南政法大学东园致雅楼3楼人权研究院
邮编:401120
联系电话:67258910
电子邮箱:827749331@qq.com
【教育背景】
2004-2007 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 法学博士(法理学专业)
1997-2000 西南政法大学研究生部 法学硕士(法理学专业)
1993-1997 西南政法大学法律系 法学学士(法学专业)
【参加工作时间】2000年7月
【工作经历】
2003.7- 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
2003.5-2003.7 西南政法大学法律二系
2000.7- 2003.5 西南政法大学成人教育学院
【学术方向】法理学、法社会学、人权法
【承担课程】法理学、人权概论
【职业资格】高校教师
【获奖情况】
2007年,西南政法大学优秀博士论文
2009年,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法理学教材建设新思路——以应用法理学为导向”(集体)
2015年,金平法学教育基金西南政法大学永泰教学贡献奖
2019年 重庆市第三批“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法学)
2021年 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
【参加课题】
2005年,主持西南政法大学校级青年项目“和谐社会与社会冲突法律控制问题研究”(05X2SKAN18)(结项)
2008年,主持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教师与学生关系及其法律确认研究”(08-GJ-243)(结项)
2013年,主持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培育)项目“儿童免于性侵法律保护研究”(2013PYFX11)(结项)
2014年,主持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西南政法大学人权教育与研究中心项目“国际法视野下的残疾人权利保障研究”(结项)
2004-2008年,主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中国转型期的法律与社会研究” (04BFX005)(结项)
2013年,主研最高人民法院重大课题“公正司法在建设法治中国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结项)
2015年,主持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级课题“中国大众受教育观调查”(结项)
2017 校级十九大重点项目专项 “论新时代美好生活的人权指向”(已结项)
2018 国家高端智库理事会和中央决策部门交办重点课题 “新时代中国人权话语体系研究”(已结项)
2018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的人权向度” (项目号:18SKSJ013) (已结项)
2018 中国残联委托项目 “残疾人司法案例分析研究”(已结项)
2019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案例研究课题 “惩治侵害妇女、儿童权益犯罪案例研究”(已结项)
2019 重庆市妇女联合会《重庆市反家庭暴力条例》立法调研项目 (已结项)
2020 中国人权研究会部级一般项目“中国消除对妇女歧视四十年:认识、实践与前瞻”(结项中)
2020 中国人权研究会部级短期项目“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人权理论与实践”(结项中)
2020 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当代西方人权理论研究”(结项中)
2022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尊重和保障人权重要论述研究”(在研)
【社会兼职】
中国法理学研究会理事
重庆市渝北区法学会理事
【培训进修】
2016.10-2017.1 美国康奈尔大学访学
2015.6-2015.7 加拿大EQUITAS的国际人权教育培训项目
2014.5-2014.7 武汉大学公益与法律发展中心“多学科残障权利”项目2009.8-2010.8 英国剑桥大学访学
2008.1-2008.6 中国人民大学访问学者
2006.7-2006.7 第二届吉林大学西方法哲学前沿问题讲习班
2005.7-2--5.7 第一届吉林大学西方法哲学前沿问题讲习班
【学术成果】
一、著作
1.《社会冲突与法律控制——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法律秩序观检讨》(专著,15万字),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2.《中国特定群体人权保障的理论与实践》(专著,20万字),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
3.《法治秩序两重性》(专著,28万字),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
4.《客观性与法治》,香港三联书店2021年版;(译著)
二、教材
《法理学》(参编),薛佐文主编,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法理学论点要览》(参编),卓泽渊主编,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法理学初阶》(副主编),法律出版社2005版、2006版2009版
《法理学进阶》(参编),法律出版社2005版、2006版、2009版、2013年版
《法理学高阶》(参编),付子堂主编,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法理学》(参编),姚建宗主编,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法社会学新阶》(参编),付子堂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人权之门》(参编),张永和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二、论文
(一)期刊论文
1. 《民族/国家视角下的立法主体质疑》,载《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
2. 《从臣民到公民了吗》,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5年第4期;收录《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党政干部理论学习文选•党政建设卷》,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编2006年版
3. 《论社会和谐与法律冲突的控制》,载《云南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
4. 《和谐社会中冲突的法律控制探究》,载《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收录《和谐社会构建与法治国家建设》,徐显明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 《转型时期中国审判监督机制改革新探》,载《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6. 《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建构论略》,载《社会科学家》2006年第4期
7. 《从空间意识形态藩篱中突围——法律理想图景的“中西”辨正》,载《现代法学》2006年第6期
8. 《宪政的法哲学基础》(合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9. 《社会公平、法律与社会结构——以转型时期土地法律调整为对象》,载《学习与探索》2007年第3期
10. 《近代宪法变迁的实质——从制度创新的视角切入》,载《暨南学报》2007年第3期。
11. 《论“有限度”的法律发展观——以中国转型期非现实性社会冲突为分析对象》,载《求是学刊》2007年第5期。全文被人大复印资料《法理学 法史学》2007年第12期转载
12. 《“紧张”何以消解?—冲突治理的另类视角考察》,载《山东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13. 《信访运作中的策略化取向检讨—以临潼区的个案为分析对象》,载《民间法》第八卷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1月
14. On Non-discriminate Effort and Challenge of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w, Journal of Cambridge Studies Vol4,No.4 December 2009
15. 《以“知识”为桥梁的师生关系及其法律建构》,载《现代教育管理》2010年第11期
16. 《自由与法制——简评“法制与理想自由之间存在内在联系”》(译文),载《求是学刊》2012年第1期
17. 《当前中国法治精神缺失的现象观察》(第二作者),载《人民论坛》2013年5月
18. 《从两个<中国人权行动计划>看人权实践在中国>,载《现代法学》2013年第2期
19. 《论法律的语义学客观性》(译),载《法律方法》2013年4月版
20. 《中国残疾人保障理路省思》,载《思想战线》2013年第5期
21. 《我国法理学中“法律规则论”拷问》,载《法学论坛》2013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014年第1期
22. 《从国际人权法看残疾人保障》,载《人权》2014年第1期
23. 《从消费异化看法治秩序的双重性》,载《学习与探索》2014年第6期
24. 《社区民间组织的价值、功能和前景》,载《民间法》(第15卷)2014年版
25. 《2013年中国女童免于性侵害法律保护报告》,载 《中国人权事业发展报告(201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
26. 《少数民族差别权利的逻辑阐释》(第二作者),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4年 第5期
27. 《通过司法助益社会整合》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9月10日
28.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视野下坚持党的领导的“规范”之维》,《山东社会科学》2015年第5期
29. 《重庆市儿童免于性侵害教育和法律保障调查报告》,《中国人权事业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
30. 《受教育权性质的大众认知调查分析》,载《人权》2017年第3期。(合著)
31. 《南南人权治理中的中国贡献:理念与实践——以全球人权治理为视域》,载《人权》2018年第1期(合著)
32. 《1978—2018:残疾人权利保障研究的视角转换及其动力》,载《残疾人研究》2018年第4期;(合著)
33. 《从人民法院346份国家赔偿决定书看人权司法保障的进步》,载 《中国人权事业发展报告(201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合著)
34. 《中国人权研究的主体性觉醒与省思:1978—2018》,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9年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9年第5期全文转载。(合著)
35. 《让人权说汉语:理论资源及其整合》,载《求是学刊》2019年第3期。(合著)
36. 《从2013-2018年司法裁判文书看老年人赡养权益的司法保障》, 载 《中国人权事业发展报告(201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合著)
37. 《老年人赡养权益司法保障与修复型正义》, 载《人权》2019年第4期。(合著)
38. 《法律规则逻辑结构理论的变迁及反思》,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20年第1期。(合著)
39. 《精准治理视角下的依法防控与人权保障——基于抗击2019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思考》,载《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合著)
40. 《智慧养老及其在我国的新进展》, 载 《中国人权事业发展报告(202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合著)
41. 《从516份司法裁判文书看残疾人权益保障及其完善》,《残疾人研究》2021年第1期。(合著)
42. 《从民法典看女性权益保障的新进展》,载《中国人权事业发展报告(2021)》(人权蓝皮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合著)
43. 《抗击疫情的国际合作与人权保障》,载《人权》2021年第4期。
44. 《以人民为中心”人权理念的话语表达》,载《人权法学》2022年第1期。
45. 《老年人便利出行制度保障的三维建构 》,载《人权》2022年第4期。
46. 《中国“反家庭暴力”话语实践变迁及其逻辑》,载《求是学刊》2022年第 6期。(合著)
47. 《对“不可放弃的权利”三个批判性命题的回应》,载《人权》2023年第2期。(合著)
(二)报纸文章
1.《学位服、毕业典礼与法律权威》,《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8月1日
2. 《法科毕业生真的就业难吗?》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7月19日
3. 《泛立法主义要不得》,《法制日报》2013年7月25日
4. 《审查民事再审检察建议若干问题初探》,《人民法院报》2013年11月27日
5. 《我国儿童免于性侵教育存在三大问题》,载《社会科学报》2017年8月31日
6. 《让制度成为受教育权永远的拐杖》,载《社会科学报》2018年3月15日
7. 《全球人权治理中的中国理念贡献》,载《光明日报》2018年3月30日
8. 《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权利指向》,载《社会科学报》2018年4月12日
9. 《认罪认罚从宽制中的“技术性上诉”》,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7月11日
10. 《乡村振兴 法治不能缺位》,载《社会科学报》2018年09月27日
11. 《中国人权答卷广受赞誉》,载《人民日报》2019年3月20日
12. 《跨国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特点及治理对策》,载《人民法院报》2021年5月20日
13. 《推动人权事业迈向更高发展阶段》,载《光明日报》2021年5月27日
14. 《司法实践中手语翻译法律问题探析》,载《人民法院报》2021年12月22日
15. 《推动西藏人权事业发展,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篇章》,载《光明日报》2023年3月28日
(三)内参
1. 《新疆、西藏高等教育平等政策实施情况调查》,载《改革内参》2018年12月7日
2. 《跨境网络犯罪惩治的新挑战和新建议》,载《改革内参》2021年9月17日。